第十五讲    静电场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存在电介质时的Gauss定理和环路定理.

教学目的了解电介质的静电性质,熟练运用有电介质时高斯定理计算充满均匀电介质或均匀电介质的表面是等势面的电场中的场强。

教学背景上讲讲授静电场与导体的相互作用,本讲的内容有相似之处所以一般以类比法引入。

学生情况对电极化的微观机理不能很快接受。若对这一难点接受不好,有可能导致整堂课无法接受。因此在课中可对学生说明,即使对于这一概念不能马上吸收,并不影响同学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本讲中难点并非重点。

教学媒体:实物演示(电介质小火柴棍在电场中的表现)+电子教案

教学模式:知识信息接受模式。可设计类比引入、建立新概念,采用辅助量.

教学安排:本讲讲授时间为80分钟(比二学时略微少)。

本讲重点难点

  •   重点 ——运用有介质时高斯定理计算充满均匀电介质或均匀电介质的表面是等势面的电场的场强

  •  难点 ——电介质的性质

本讲特点本讲难点并非为教学大纲的重点,所以难点的处理可有多种方法,可简化也可深入,视学生的情况而定。

物理思想方法:实验规律→寻找解释→探究微观过程→建立新物理量→得到新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引入辅助量→演绎。

本讲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用有介质时的Gauss定理在解场方面有什么要求(见电子教案)

教学方法:

  引入   

类比式提问电介质放入静电场状态是什么?

  1. 实物演示(或视频演示):小介质(火柴棍)在通电后向电场方向排列。

  2. 提示询问: 怎样解释?引出极化机理。

二 对重点的处理

对重点:  1)对下列式:
                        
                        
                                  各式的应用范围具体强调

                         2)用有介质时的Gauss定理在解场方面的应用有什么要求(与无介质时比较),给出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的步骤范围

三、对难点的处理

 1)用实物演示给出物理直观图象引导同学分析现象对极化机理了然于心.

2)对电介质的极化规律本电子教案采用了简化处理,直接给出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的关系,让同学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课堂讲授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