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讲     简谐波

教学内容波的产生和传播,平面简谐行波波函数,波动方程,波速,波的能量。

教学目的掌握平面简谐行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建立波函数方法。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以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教学安排本讲讲授时间为120分钟(二学时多)

教学媒体:本讲电子教案中辅以一个波动传播的动画,形象直观给出波动传播的重要特征——波的传播即为相位的传播,能量的传播。

本讲重点难点

    本讲重点:如何建立平面简谐波。

    本讲难点:对波的能量传播特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入 ——“传播”的物理意义通过“水波”事例强调,——波的传播是相位的传播"。(在此前先提问相位所表述的物理意义)

   二 教学内容的展开  

   本讲概念多,内容杂,因此讲授中特别注重层次性,而不是按知识点分割条块讲授。以机械波为例,讲述其产生的条件,传播的特性,描述的方法,建立平面简谐波函数,波动方程(既波动的数学描述)。最后对波的能量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三 对重点的处理

对重点之一:对“波的传播是相位的传播”概念讲透,通过绳上质点的运动状态直观的给出这一概念。

对重点之二强调建立波函数两步法,见电子教案。

   四 对难点的处理

   对难点之一:在讲授波的传播特性中就引入“波的传播是能量传播”这一概念,通过绳上各质点的运动状态直观的给出每个质点的工作就是将“前面振动质点的能量像接力火炬那样传递给后面的质点”

   对难点之二:有了概念后,后面对每个质元动能势能相等、同相的解释就容易多了。前者为定性的描述,后者为定量的描述。

五 做好总结归纳  强调两个基本概念,着重掌握一个基本方法。(见电子教案

六 布置练习——要求同学对建立平面简谐波函数的基本题型作总结。

 

《课堂讲授》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