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热学简介,热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理想气体平衡态下的统计性质,压强,温度的统计意义。能量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
教学目的: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理解理想气体压强及温度的微观本质。
3.通过推导压强公式了解统计方法。
4.理解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确切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安排:本讲讲授时间宜为100分钟(即二学时)。
教学媒体:电子教案+实物演示实验(伽尔顿板)或
动画(伽尔顿板)
物理思想方法:从物质的结构概念出发→对气体分子及相互作用提出模型→每个分子遵从力学规律+大量分子遵从统计规律→统计方法→推导热运动宏观量与分子运动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本讲重点难点:
-
重点之一
——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 重点之二
——理想气体内能
- 难点
——压强公式的推导: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本讲要把握的一个关键:本讲以统计方法为主要切入点,为什么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什么,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是讲授所要把握的重点。
  :
一 引入
1.从热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探讨引入。 2.统计方法概念引入。这种方法是同学们新接触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不仅要求同学们能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而且在后续课《量子物理》中我们还要用到这种统计方法来理解微观世界的本质。
二
对重点的处理
对重点之一:
1.引入:推导压强公式前先做定性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的性质,宏观量压强可能与那些微观量有联系(即先作一定性分析)。
2. 对压强公式的说明:强调宏观量(压强、温度)与微观量(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统计平均值的关系。解释热现象的微观本质。在电子教案中举例同样使压强增大,但微观意义不同!
对重点之二:
课上把握几个问题,要求同学分清几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分子的平均动能?1mol分子的平均动能?质量为M的分子的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内能?质量M的理想气体的内能?课后布置相应问题的题目,让同学练习。
三 对难点的处理
用两种方法处理,一是用分布函数推导(过程严谨)。二是不用分布函数推导(易懂,简化处理)。本讲讲授时采用了简化处理,旨在给出一个统计的思想。
1.
把握物理思想方法:从物质的结构概念出发→对气体分子及相互作用提出模型→每个分子遵从力学规律+大量分子遵从统计规律→统计方法→热运动宏观量与分子运动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2. 电子教案中给出详细的思路,用的是逆向思维:从所求倒过来推导。
四
做好总结归纳——
一点两线的套路
一点:研究的内容是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的性质(气动理论)。
两线:状态参量的统计意义,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这一点两线将一直贯穿到第三十八讲气动理论之二。
五
布置练习——针对重点之二多布置练习。这个知识点容易掌握但也容易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