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办学实力雄厚,教学质量突出,学术氛围浓郁,毕业生就业渠道顺畅。

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在职在编教师58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硕士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学校“5136”高层次人才二层次2人,三层次2人,四层次5人,校“牡丹学者”二层次人才4人,校教学名师7人,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大学生心目中的十佳教师3人。拥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1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电子电路教学团队”和“物理学教学团队”2支。学院集体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菏泽学院防结冰材料研发创新团队和电子电气创新团队被授予“菏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科专业成绩突出 拥有省级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省级水结冰机制研究青创团队、省级物理学特色专业、校级物理学一流专业、校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校级量子理论与材料计算科研创新团队。设置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物联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和移动云通信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专科专业,在校生1800余人。

教研深耕成果丰硕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Phys. Rev. Lett.》《Opt. Lett.》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收录。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2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5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1项,菏泽市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0余项,菏泽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5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技术研究课题1项,菏泽学院科研基金项目30余项。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优质课程,1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16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 1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14人获一等奖、17人获二等奖,19人获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4人获二等奖;3人获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3人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1人获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5项、山东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大赛三等奖2项、山东赛区一等奖3项;获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获山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5篇本科生论文在《大学物理》等学术刊物发表;1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 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加大,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现有大学物理、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三大实验室,30余个实验室分室。拥有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专业期刊杂志500余套。

合作办学成效显著 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物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山东省菏泽第三中学、菏泽市第二十一中学、菏泽市实验中学、菏泽思源学校等知名中学签订了教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与达内时代科技、青岛东合、烟台富士康、济宁惠普、朗峰新材料、天厚电子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达内时代科技联合成功举办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物联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和移动云通信方向),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拓宽了空间,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




物理学专业简介

物理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2004年建院升本后首批招生的4个本科专业之一。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2年开始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年招生规模100人。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菏泽,服务山东,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以及良好的人文与学科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物理学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技能、实验技能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学物理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育人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物理教师。本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实行3-8年的弹性学制。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集体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先进班组。物理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理论物理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物理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拥有大学物理实验室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物理课程教学论、原子物理、近代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分室,实验设备总值近500余万元,物理类专业书籍和期刊2万册,电子期刊200余种,基本满足本专业师生教学科研需求。

本专业学生在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知识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丰硕,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

本专业就业势头良好,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分为考取研究生、考取教师编和自主创业三种形式,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3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高校的研究生,4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考取初、高中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编制,10%左右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毕业之后选择了自主创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自2004年物理学专业招生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500余名合格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就职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他们为教育教学、科研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逐步成为物理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产业开发的专业人才重要培养基地,为齐鲁振兴、菏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年,是我校建院升本后首批招生的工程类本科专业之一。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1年,与青岛东合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增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2016年,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物联系统设计与应用、智能终端设计与开发和移动云通信三个方向。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菏泽,服务山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电信专门人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实行3-8年的弹性学制。

本专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就业势头,近年来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的去向主要分为考取研究生、企业研发与管理人员、企业技术操作师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大约有20%的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大约有40%的毕业生进入大型企业。大约有3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毕业之后选择了自主创业。

本专业始终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坚持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坚定校企合作、产教研用协同育人战略。自2005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1800余名合格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这些毕业生分布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他们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步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以及技师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齐鲁振兴、菏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17年3月。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常用电子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电气维修、调试和安装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科技开发公司,从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实行3-8年的弹性学制。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能的自动化生产、传输与应用等方面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是强电与弱电结合、以弱电控制强电、局部与系统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安装、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如下:在电厂或用电单位,从事电工工作; 在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从事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营销工作;在工控领域,从事具有一定PLC技术的开发工作;在产品设计公司,从事电气、机械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图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应用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菏泽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菏泽学院教学名师7人,菏泽学院学科带头人4人,双师型教师32人。围绕专业发展建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潜力深厚、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教研团队。除基础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外,专业现有6个专业实验室、1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和6个开放性实验室,成立了应用电子技术研究所,拥有单价800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约500万元,实验用房面积已达3000㎡。现有多媒体教室12口,使用面积约1700㎡。教学条件优越,实验室设备先进,较好地满足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和实践需要。随着专业的精深发展,本专业的教学条件也在逐步增强与完善。

本专业坚持“立足菏泽、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办学理念,主要面向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运行与检修维护、科学研究与开发、相关设备的生产设计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电气与自动化专门人才,促进电力企业、教育事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