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扎菏泽东明县的四所高校支教团队暂别“小荷学堂”讲台,以联合调研开启暑期实践新章。这场由东明团县委统筹的跨校思政实践活动,通过“企业-非遗-团建”三维课堂,让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新时代使命。
首站叩响工业强音
在东明石化展厅,志愿者们触摸到东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工业跃动脉搏。“从年产值破千亿到技术攻坚突破,我们看到了实体经济的脊梁!”一队员在参观笔记中写道。炼塔林立的厂区化作鲜活教材,将“制造强国”战略深植青年心田。


非遗里寻文化根脉
玉皇新村的粮画制作台上,四校学子指尖翻飞比拼技艺。非遗传承人现场解密:“五谷杂粮拼的是匠心,就像教书育人重在点滴浸润。”民俗博物馆内,褪色的犁耙纺车诉说着农耕文明演进史,为支教注入文化传承厚度。


烟火夜共绘青春志
夜幕下的草坪化身思政第二现场:拔河绳上的呐喊拧成团结纽带,篝火映照中《左手右手》唱响协作旋律。当烟花随《后来》升空,一队员动情道:“这簇火,照见的是青年服务基层的永恒初心!”


“从教室到企业,从课桌到田野,这才是立体化思政课!”一名志愿者说到。本次联合行动创新“支教+调研”模式,以企业精神砥砺报国志向,借非遗文化筑牢自信根基,用团队熔炼升华集体信仰,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跨校协同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