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青春无畏,创梦前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22: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0月16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综合实验楼W楼207会议室成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经验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徐鹤、党委副书记祝清森、各系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代表共同出席,会议由杨茂森老师进行主题分享。



拆解赛事逻辑,锚定备赛方向

会上,杨茂森结合多年赛事组织与指导经验,以“拆解赛事逻辑,找准备赛方向”为核心,聚焦赛事选择、材料准备、团队协作三大核心问题。他详细解读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主流赛事的差异和侧重点,推荐一些较好入手的竞赛,以及参加竞赛需要准备的材料。

聚焦核心调整,精准对齐要求

针对创新创业大赛规则变化,杨茂森重点梳理了与学院备赛密切相关的核心调整。第一、赛道设置上新增与物理电子领域紧密相关的前沿方向,为项目选题提供新空间;第二、评审标准更侧重技术创新性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对项目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第三、参赛流程中关键时间节点有所调整,需各团队提前规划、高效推进。他提出,学院要时刻关注比赛信息,第一时间向学生传达规则核心变化,确保备赛方向与大赛要求精准对齐,避免因信息偏差影响项目推进。

激励赋能,点燃参赛热情

为全面点燃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学校多措并举,构建了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在资金支持上,设立专项基金,为参赛项目注入“第一动力”;在指导服务上,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提供全程化、一对一辅导。在制度激励上,将大赛成绩与学分、奖学金直接挂钩,让创新实践更有“含金量”。此外,学校积极对接政府扶持政策,让学生创业项目能享受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红利,切实破解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

“四步走”划重点,筑牢备赛基础

在创新创业大赛备赛攻略分享中,报告人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的选题与高效的团队。选题上,应遵循“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的聚焦原则,避免贪大求全。项目最好源于团队长期的技术积累,并专注解决一个“小而美,深而透”的具体问题,以构建核心壁垒。同时,务必根据项目类型(如硬科技或乡村服务)精准选择对应赛道。团队建设上,则应组建目标一致、能力互补的“特种兵小队”,而非人情维系的“好朋友俱乐部”,以确保强大的执行力。

创新创业大赛不仅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竞技场”,更是推动学院“以赛育人、以赛促教”的重要载体。未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将持续探索“赛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培养更多兼具技术实力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